《大咖论道》第一季(11)| WeGene 陈钢:消费级基因检测技术和模式
导读
精准医学作为国家战略,上游基因测序迈入百美元数量级;近百万的人群队列专项陆续启动;应用层,从科研逐渐落地临床诊疗;微生物组、云平台、结合组学和人工智能的数字生命时代开启;同时,基因检测应用场景尚不明朗,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亟待完善;而跨界巨头的进入、并购已经开始,又一轮浪潮或即将开始。
基于此,基因慧策划和主办,贝壳社提供媒体支持《精准医疗大咖论道》,第一季邀请十余位产业代表联袂撰文,梳理和展望科技创新、应用转化和产业发展,完全中立策划,旨在促进科研、临床、产业、资本之间的了解和连接。
往期嘉宾(点击可见文章)
第十一期嘉宾
【编者按】量变引起质变,基因检测的成本降低和技术成熟,带来大量样本和数据积累,在临床和健康管理应用层在摸索和规范化时期,基于消费级基因检测(DTC)的应用在国外已超过百万样本,直逼国内的NIPT样本数;而国内DTC玩家也逐渐增多,同时“天赋基因”等鱼龙混杂,这一赛道目前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本期,陈钢博士受基因慧邀请用幽默诙谐的为我们讲述DTC的技术、入口和利润,以及产业发展畅想,作为一个深潜消费级基因市场的专业人士,听他说。
陈钢
(WeGene 联合创始人兼CTO)
陈钢,WeGene联合创始人兼CTO,香港医管局大数据顾问。2006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2012年获得中南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曾担任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访问学者、深圳华大基因研究员、华大科技副总裁、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助理教授等职务。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翻译并出版《R语言实战》、《智能Web算法》等技术书籍十余本。
图:陈钢博士 (经作者授权提供)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技术和模式
作者:陈钢(WeGene 联合创始人&CTO)
一、消费级(DTC)基因检测市场
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向消费者,其实中文名叫应该叫“直销”。
在我朝基因圈内,“直销”基因检测的头牌显然是23andme,Google金牌加身,上百万的数据,超10亿美元的估值。其实,Ancestry的数据量比23andme(120万+)大,估值比23andme高,广告也打得比23andme多——全美超模大赛上也能看到模特们在测AncestryDNA。国内嘛,要不就是样本量是人家的零头,要不就是数据量是人家的零头,在学术期刊刷论文的DTC基因检测公司也没看见。
从最早的,不带引号的直(chuan)销(xiao)基因检测公司联合基因,到最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发展的360基因,Hi基因,比特基因,一脉基因,23魔方等等,还有WeGene(利益相关:我是WeGene的,知乎体),大部分已经倒下了,少部分还在坚持,极个别拿了融资,完全看不到独角兽的迹象。
BP里面都说着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的耀眼故事,产品技术、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却都在摇摆不定。
目标都很远大,前途都很光明,只是眼前的PM2.5有点爆表。
二、技术驱动
23andme放弃NGS业务的新(yao)闻(yan)在朋友圈刷了好几个月了。做质谱的,做基因芯片都据此来说明自己的技术选择有多么正确,原本用测序的也改用芯片了。不成熟的产业,也很难有靠谱的媒体(希望基因慧能改变这个情况)。
总部在硅谷的几百人的公司,在犹他州的部分的几个人离职,就说明放弃了NGS业务?
这个新闻出来的同时,23andme拿到了NIH的项目,为美国非洲裔研发基因检测Panel。同时,23andme提供给第三方的API也大幅更新,全面兼容NGS的检测数据——你居然要告诉我,23andme放弃NGS!?
我不相信一家硅谷发展起来的公司会放弃对更好的技术的追求。
我希望WeGene也能不断地用更好的技术,做出更好的产品服务用户。
图:WeGene采用的DNA Genoteck采集管和Affymetrix
三、消费级(DTC)基因检测入口
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经常会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来谈合作:
“产品不错,但我担心你们的规模不够。我们有几千个销售,每个月至少5万份检测。你们能给个什么价格?你们能按时交付吗?给我们做个专门的系统对接。”
“应该没问题。能不能按第一个月5万的销量付50%预付款?”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不同的渠道适合不同的产品。成本80块的产品,售价3000的产品,确实可以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去满足地推的利润渴望。但这种状态下,卖什么东西并不重要,值钱的只是渠道,不是产品和服务。
OPPO和VIVO超过小米的原因当然有推广方式的差异,但千锤百炼出来的优秀产品显然是一切的基础。好的产品应该是有勇气以自己品牌卖给消费者的,应该是能骄傲的推荐给朋友和家人的,应该是高性价比的。
我相信渠道很重要,但我不相信“渠道为王”。
四、好产品带来增值服务和利润
又要好技术,还不想完全依赖大品牌的品牌溢价和渠道,还要高性价比,“WeGene怎么挣钱?”家人,朋友,合伙人,投资人,友商,友商的投资人都在反复问这个问题。
第一,好的产品必然会挣钱。我记得有位大神(keso或者caoz,ApoE 4的人记性确实不怎么样)说过,各种绕弯弯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比如,做手机就好好做手机,别弄个廉价手机,然后想卖用户的行为数据,推送广告,甚至是植入各种后门。类似,做消费级的基因检测首先要认认真真做消费者感觉很爽的产品,更好的数据质量,更多好玩有用的分析服务,更多的应用场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溢价就会变成你的利润,用户还特别乐意让你有利润,因为你的产品能让他们很爽。别老想着卖完基因检测,再卖点保健品、医疗产品什么的,首先做好基因检测。
第二,好的产品必然会带来增值服务的需求。检测和分析做好了,用户有足够的兴趣看,有足够的兴趣玩,自然就会产生对增值服务的需求,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为什么绝对音高这么有趣的解读只适用于欧洲人!?能不能查查中国人群的?”——科技服务的机会出来了。
“这个要少吃,那个要多吃,到底让我怎么吃?”——有几百上千个你的基因检测用户在你的社区和客服那这样怒吼的时候,可以去试试找人来提供后续服务了。
“深圳的C2来加微信群啊!”——线上线下的社交也可以试试了。
但如果,你就弄了个1块钱的口腔拭子挂点脱落细胞,测了20个位点,卖2000块钱,给用户一个疾病风险或则会天赋基因的似是而非的结果,连自己的品牌都不好意思出现在消费者眼前,怎么可能有这些想象空间?
用最好的技术,做最好的产品,以合适的渠道把产品和服务精致地呈现给消费者,然后再去想象还能满足消费者的什么后续需求。
我是这么想的,希望WeGene也能做到。
(WeGene办公室照片,图片由作者授权提供)
【后记】
感谢陈钢博士参与第十一期《精准医疗大咖论道》。
基因检测行业的CTO不乏技术宅,而屡屡看到钢总在讲台上,很难将上面的风(dou)趣(Bi)的风格和国防科大、港中文、CTO、香港医管局等联系起来,也可能正因为这样,陈钢作为WeGene官方发(lou)言(lian)人,联合后方产品的迭代,和不同数据类型的兼容,用户社群的建设,把WeGene的品牌推到国内DTC基因检测的浪尖,引来一众技术宅和投资大佬的关注。另外,10万+软文,专业广告视频大片,名人代言,这些娱乐圈的套路在WeGene的营销模式中,和基因的有趣,有用结合得很像一回事(反正我是看了好几遍)。23andme蛰伏10余年,匿名(脱敏)基因数据被药厂6千万美元购买;Ancestry获26亿美元投资。而国内消费级基因市场尚在开发中,最终哪种方式更能为大众所接受,看风云际会的2017。(基因慧 汪亮)
附赠(每位嘉宾所在企业大事记)
WeGene大事记
深圳市早知道科技有限公司于深圳注册成立;
2014.12推出23andme中文分析和解读服务;
2015.10发布WeGene个人基因组检测和分析服务,同时推出第一个针对东亚人群的祖源分析服务;
2016上半年与Affymetrix、DNA Genotek、华大基因等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2016.11有基因组数据的WeGene平台用户数超过1万人;
2016.12推出新版WeGene网站;
2017.01有基因组数据的WeGene平台用户数超过1.4万人,十余个海内外第三方解读和分析服务,用户自建解读项目近百个,超过4000人次参与基因组科研项目
......
基因慧独家策划的《基因三人行》之《温故2016》活动,已邀请行业细分领域代表性企业和专家参与,第一期临床基因检测播出反响热烈(点击链接),第二期肿瘤基因检测、第三期微生物组和第四期基因云平台,即将播出,敬请期待。
大咖分享 张浩 | 郝向稳 | 秦楠 | 阎海 | 张云鹏 | 许明炎 | 柴应爽 | 熊磊 | 孙洪业 | 尹烨 | 高福院士 | 李继承 | 黄尚志顾大夫王奕鸥《基因三人行》 | 哈佛沈亦平 | 神经遗传专家顾大夫 | 华大基因王威 | 自闭症专家王明帮 | 15位CEO解读液体活检 | 王奕鸥 | 精准医学专项专家 行业调研 调研报告 | 云平台 | 2016 Top技术 | 500家肿瘤企业 | 精准医学专项项目 | GeneMail资讯 |生物信息 生物信息培训 肿瘤精准医疗 肿瘤精准医学 | 靶向药 | 免疫治疗 | 液体活检技术 | 泛生子阎海 | 10大热点 | Cancer Panel标准化 |海普洛斯许明炎 | Panel 设计 | 肿瘤队列 | 500家肿瘤基因检测企业 遗传病检测 医生的“痛”和“通” | 科学认识罕见病 |金准基因张浩| 产前诊断大会 |顾大夫谈孤儿药 生育健康 生殖健康专项指南 | 生殖健康专项项目 | 华大王威谈携带者筛查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秦楠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 | 基因编辑公司大数据云平台 大数据指南 | 大数据产业 | 云平台 | 药明康德明码云 | GCTA云大会 | 队列研究 | VR | 人工智能应用 投融资 2016投融资 | BP | 松禾资本| 投入产出 | 精准FDA | 基因编辑公司 | 百济神州路演 会议速记 P4 China 2016 | 研究性学院学会罕见病分会 | Bio4P会议 | 产前诊断大会 | 转化医学大会 | 基因测序大会 | GCTA云大会 | NGS创新者大会 | 孤儿药论坛 政策指南 医学检验实验室规范 | 癌症基因解读指南 | ACMG指南 | 精准医学专项指南 | 生殖健康专项指南 | 大数据指南
进入【基因慧知识铺】
和基因慧携手2017
1. 以上内容是基因慧独立策划、邀请行业大咖撰文,编辑成文。版权属于基因慧(北京基因界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尊重版权情况下,欢迎转发、转载。
2. 我们秉持客观、严谨、中立的态度,从多方渠道收集并发布信息,供行业参考。但受收集当时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不同渠道存在不同见解,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3.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旨在基因慧第三方平台上传播、连接、探索。
行研、咨询、会议、品宣等服务:
电话:010-56527551 / 400-088-7466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官网:www.geneclub.net.cn邮箱:info@genonet.cn基因慧
精准医疗
行业连接器
长按关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华文章